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8部門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建房〔2021〕55號)。
通知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整治工作,制訂實施方案,開展摸底調查,移交問題線索,匯總處理結果,總結通報情況,會同有關部門依職責對房地產領域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協調匯總房地產領域違法違規信息,并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各部門依法依規對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公安部門負責查處房地產領域合同詐騙、非法集資等涉嫌犯罪行為。自然資源部門負責查處未依法依規取得土地即開工等問題。稅務部門負責查處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行為。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查處虛假違法房地產廣告、價格違法、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查處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問題。網信部門負責查處通過網絡發布虛假房地產信息等問題。
其中,房屋買賣領域的整治重點包括套取或協助套取“經營貸”“消費貸”等非個人住房貸款用于購房,協助購房人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捏造、散布不實信息擾亂市場秩序等內容,規范房屋銷售主體及第三方中介公司的經營動作。
房屋交易稅費是房屋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需要考慮的因素。根據稅法的相關規定,無論買賣新建商品房,還是買賣二手房,房屋買賣交易雙方均需要承擔相應稅費。
在當前房價持續處于高位的情況下,房屋交易稅費成為了買賣雙方都不容忽視的一項成本。因此,行業中經常出現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的行為,即便是頭部的中原地產、鏈家、我愛我家等房地產經紀公司也未能幸免。
中原地產:
北京市住建委7月發布的行政處罰顯示,北京中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在西城區宏匯園某房屋的存量房買賣居間服務過程中與出賣人、買受人簽訂《簽約文本》以及《房屋居間服務合同》,其中約定交易價款為1120萬元,并以此價款為基數收取了居間代理費;后又協助交易當事人為規避房屋交易稅費,就同一房屋簽訂不同交易價款的合同提供便利,按照285萬元的交易價款在存量房網簽系統中錄入、提交并打印該套房屋的《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
根據《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的相關規定,北京中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被北京市住建委責令改正,并罰款3萬元。
鏈家:
據北京市住建委官網行政處罰公示,北京鏈家置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7月6次因“協助交易當事人為規避房屋交易稅費,就同一房屋簽訂不同交易價款的合同提供便利”被行政處罰,因上述違法違規行為,北京鏈家置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共被罰款18萬元。
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僅在7月6日當天就收到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均是因給房屋買賣雙方簽訂不同交易價款的合同提供便利被認定構成為交易當事人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的違法行為,被處以罰款共計9萬元。
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的行為是一種逃稅行為,不僅房地產經紀公司會被予以處罰,更為嚴重的是,房屋買賣雙方會因非法規避房屋交易稅費構成偷稅,被予以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則可能構成逃稅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在房屋交易市場中,這些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的行為一般有“陰陽合同”、“以租代售”、“假贈真賣”等,這些行為實際上隱藏著重重風險。
1.陰陽合同
所謂“陰陽合同”,是指買賣雙方簽訂兩份交易合同,其中一份是真實的交易價格,用來維護雙方權益的,屬于保密合同,而另一份合同是提供給稅務主管部門的,主要用來納稅,此份合同中交易價款遠遠低于實際交易額,由于房屋買賣稅費多以房屋交易價格為計稅依據,因此瞞報價格就能夠實現少繳稅的目的,減少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但這在法律上屬于偷稅行為。
近些年,隨著影視明星逃稅案的曝光,“陰陽合同”屢屢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實際上,“陰陽合同”在房屋買賣等領域也非常常見。
2.以租代售
所謂“以租代售”,是指房主出售個人購買不足5年的房屋時,為了避免全額繳納增值稅,買賣雙方先簽訂一份租賃合同,買家先以租房的形式居住在該房屋內,等到購房時間超過5年期限后,雙方再簽訂二手房買賣合同。
這種手段看似能夠實現“合理避稅”,但實則違背立法精神,鉆國家政策空子,隱藏著極大的交易風險和法律風險,也極易導致經濟糾紛和當事人的財產損失。
3.假贈真賣
“假贈真賣”是表面通過“贈與”的方式進行房產轉讓,實則私下收取買家的房款,即假贈與、真買賣。
根據稅法的規定,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等親屬之間發生房屋無償贈與,免征增值稅,不征收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