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是各地清理整頓文交所的最后時間節點。這一天,也被眾多投資者視為“救命”的最后期限。
去年底,《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下稱“38號文”)等相繼出臺,開始對文交所進行規范整頓。
目前,許多投資人以各種形式開始維權,他們擔心:過了6月30日,恐怕不會再有人重視這件事情,想收回投資本金恐怕難上加難。
然而,各地文交所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仍難得一見。截至《中國經濟周刊》發稿時,僅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 (下稱“深圳文交所”)、內蒙古通遼科爾沁文化產權交易所和湖南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等幾家,妥善處理了投資者的賠付問題,其他文交所仍在與投資人進行著最后的博弈。
成都文交所:請理性等待
“交易所正在等待國家的政策,待6月30日清理整頓完畢后方可安排采訪。”6月中旬,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下稱“成都文交所”)運營總監王小峰婉言謝絕了《中國經濟周刊》關于善后賠付方案的采訪。盡管對媒體關上了大門,但成都文交所對投資者的安撫工作一直沒有間斷。
自去年8月投資成都文交所藝術品份額產品以來,來自上海的投資者黃毓雨逐步放棄了當初發筆橫財的幻想,一心只想著拿回本錢。
今年6月7日,她第一次接到了成都文交所工作人員的主動來電,對方告訴她:成都市委、市政府對成都文交所藝術品資產權益份額業務的善后事宜高度重視,已組成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長牽頭的工作小組,希望她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赴成都上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5月4日,成都文交所通過官網發布聲明,駁斥“近期有人通過短信、電話、qq群的方式,捏造事實、惡意詆毀成都文交所‘名存實亡’等不實言論”,之后,又發布了《成都文交所致投資人書》和《致會員投資人公告》,希望投資者“理性等待”,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成都文交所的公告和工作人員的來電,讓黃毓雨苦悶的心情暫時舒緩,她依然焦急地盼望著具體的賠付方案。
成都文交所先后發行過《汪國新-朋友》、《翰墨長安》、《冰雪墨?!返人囆g品份額產品。除《冰雪墨?!钒l行失敗外,其余產品都獲得成功認購,發售面額合計3.53億元。發行集中在2011年七八月間。
其藝術品份額產品被熱炒的同時,成都文交所也被指有暗箱操作、人為操縱二級市場的嫌疑。投資者董女士對《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很多投資人都是在去年6―8月第一個份額產品《汪國新-朋友》上市、被組包方價格操縱和炒高期間,受誤導,盲目跟風入市的。”
黃毓雨最為氣憤的則是成都文交所不公平的交易模式。“同一天,別人13000元/份的成交了,我掛12000元/份卻賣不出去。”
據了解,成都文交所采用的是一種原始的類似“面對面”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先各自在成都文交所官網上發布信息,然后電話聯系對方,簽約傳真通知成都文交所過戶劃錢。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交易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尊重價格優勢,也為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比如,《汪國新-朋友》上市的第一、二、三周和第五周(第四周為停牌)、第六周,只分別成交了4份、11份、5份、10份和33份,直接就將價格一路推高,且在推高過程中,操盤者總與最高或次高賣價成交,不與最低賣價成交。
“人家都用原子彈了,你還在用石器,怎么能讓人受得了?”一直持有產品卻賣不出去的黃毓雨說。
事實上,對這種交易模式不滿的不僅是投資者。2011年10月,成都文交所交易部經理杜羅就曾向記者抱怨:上述交易模式導致交易所工作量繁重,且隨著交易品種的增加,人工處理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也是成都文交所每周只能交易一次的原因。
成都文交所不是沒有想過電子化交易。該所曾經策劃在全國范圍內舉行聲勢浩大的藝術品權益份額電子交易系統巡回路演。2011年10月25日,成都文交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行了首場路演,但三周后出臺的“38號文”,讓成都文交所“最快11月底上線電子交易”的美夢化作泡影。
鄭州文交所:回購?
相比成都文交所,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下稱“鄭州文交所”)的情形要糟糕得多。
近期投資者針對鄭州文交所的維權行動一浪高過一浪,在鄭州文交所門前靜坐、拉條幅,已司空見慣。本月6日,投資者甚至用一輛轎車封堵了鄭州文交所的大門。
最讓廣大投資者不安的是,鄭州文交所是一家民營企業,相對來說,道德風險要高很多。
行情顯示,鄭州文交所總共發行了16個份額產品,累計發售面值高達5.12億元。問題主要出在前六個產品,俗稱“老六”。目前,此六個產品中,除價格已經放開且早已大幅跌破發行價的《南泥灣》外,其余五個產品差不多均處于“零成交”狀態。
這讓“老六”的投資者欲拋不能、深套其中。怒火中燒的投資者直指鄭州文交所的種種不規范行為以及出爾反爾的行徑。要求退款,成了幾乎每一個“老六”投資者的訴求。
楊光是鄭州文交所首批藝術品份額產品《王鐸詩稿》的持有人,也是近期投資者維權行動的參與者。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我對鄭州文交所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王迪的一再表態早就失去信任,畢竟此前一籮筐的承諾都沒有兌現。”
今年1月13日,該所發布藝術品《河洛四家》銷售預公告稱,擬將藝術品《河洛四家》作為鄭州文交所第七批共有權益產品銷售。銷售所產生的收益,擬分配給“老六”的持有人。但5個月過去了,《河洛四家》的銷售杳無音訊。
讓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到目前為止,河南省或鄭州市政府尚未能像深圳和成都一樣成立藝術品資產權益份額業務善后工作小組,負責處理該項業務的依然只是河南省金融辦資本市場處。
《中國經濟周刊》獨家獲悉,一份類似深圳文交所的回購方案,曾在鄭州文交所董事會討論,但是否能夠順利出爐尚存很大的不確定性。
天津文交所:保留現有交易模式?
天津文交所雖然同樣因估價偏高、交易規則朝令夕改等問題而飽受爭議,但該所的規范化程度顯然是最高的。無論是公告的提前量還是交易信息的披露,都較其他文交所規范。
天津文交所2011年年報顯示,天津文交所迄今為止共發行藝術品份額產品20個,累計發售面值3.47億元。該所還推出了反映市場總貌的“天藝指數”。自“38號文”發布以來,天津文交所沒有停止過一天交易。
作為2011年席卷全中國的藝術品份額交易熱的始作俑者,目前,天津文交所不僅在申請專利,還正以其獨享的濱海新區“先行先試”政策為依托,進行著新的嘗試。
根據《天津市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方案》,天津堅持將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與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先行先試相結合。天津方面提出:“對按照先行先試政策和改革創新要求建立的創新型交易場所,要充分發揮其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的引領作用,加強監管,督促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風險防控措施,引導其規范健康發展。”
這可能意味著,注冊在濱海新區的天津文交所將迎來和成都等地文交所全然不同的命運。“要是不出意外,天津文交所現有交易模式將被保留。”有業內人士日前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6月初,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官員公開表示,文化部門正在研究起草《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擬建立符合藝術品市場發展要求的市場準入和從業資格管理制度、藝術品經紀人制度、評估鑒定制度等,將為藝術品交易活動提供具體的法律規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毓雨、楊光為化名)
瘋狂的2011年
1月
天津文交所上市的《黃河咆嘯》發行價格定為600萬元,單價1元。
天津文交所發布《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暫行規則》,藝術品份額交易非上市首日價格漲跌幅比例為15%。
3月
《黃河咆嘯》“市價”狂飆至1.12億元,增值近19倍。
天津文交所發布公告,將非上市首日藝術品價格漲跌幅比例由15%調整為10%。
22日起,深圳文交所自行停牌。
4月
國家文物局致函河南省文物局指出,鄭州文交所銷售的首批份額化產品中的《王鐸詩稿》、《全遼圖》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該文交所的交易從最初的暴漲到全線跌停。
6月
天津文交所發布公告,將非上市首日藝術品價格漲跌幅比例由10%調整為5%。
7月
天津文交所的齊白石《花卉草蟲》四條屏,在申購前一天被天津市文物局緊急叫停。
8月
因6月初發售的份額產品在曾經承諾的二級市場的交易時間遲遲不能兌現,湖南文交所開始受理退款申請。
天津文交所面臨首次投資人集體維權。此后,天津、濟南、北京、深圳等地文交所的投資人,陸續開始組成各種維權組織。
10月
《黃河咆嘯》單價由最高時的18.7元跌至2元上下。有投資人當初以130萬元進場,最后僅剩22元慘淡離場。
11月
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
12月
據媒體報道,截至12月份,國內共有60家文化藝術品類交易所,總計發行了17.8145億元金額產品。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