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綜合報道 (記者 徐嵐) 據《央廣新聞》報道,素有美國“頭號房企”之稱的鐵獅門,又開始低調叫賣囤在手中的中國地塊。
鐵獅門想轉手上海地塊
此次鐵獅門想轉手的,是其位于上海新江灣城 (論壇)的兩塊地。 雖然媒體并未說明具體是哪塊地塊,但記者查閱此前資料發現,鐵獅門在2008年1月曾在新江灣低價更得一塊熱門地塊, 這也是鐵獅門公司首次在中國內地獲得房地產開發項目。 當時,被業界認為可能成為“地王”的新江灣城F地塊最終爆冷,僅以掛牌底價67.5億元人民幣被鐵獅門取得,樓面價僅約7500元/平方米。這一價格僅相當于2007年底上海仁恒房地產有限公司獲得D3地塊時20000元/平方米樓面價的37.5%。而在2007年,華潤置地[簡介 最新動態]獲得新江灣城C2地塊時的樓板價已接近7000元/平方米。隨后,新江灣城的土地價格在兩年多時間內,比合生創展[簡介 最新動態]2005年初取得C1地塊時的5617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上漲3倍有余。2010年11月22日,上海城投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城投置地,計劃以26.61億元的代價從鐵獅門手中回購新江灣城F地塊的36%股權。
外資從中國樓市大撤退?
記者梳理發現,早在一年前,黑石集團將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購物中心95%股權以14.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香港富豪鄭裕彤旗下的新世界發展,就被認為是“外資看空中國商業地產”與“國內商業地產階段性頂部”信號。而最近一年時間里,也還沒有出現海外基金整購國內大宗商業物業的成功案例。
一年之后,中國樓市處于膠著的狀態。而對于此次鐵獅門轉手地塊的做法,有分析認為,美國頭號房企鐵獅門的舉動顯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可以說是外資從中國樓市大撤退的一個縮影,是國際資本對我國樓市走勢表現出的一種悲觀的預期。正是由于歐美債務危機有可能持續惡化和中國房地產市場冷卻的緣故,外企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趨勢有可能會從京滬穗深等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通過轉讓地塊、降價促銷、跑量回款等方式,想盡快從中國樓市中脫身。
但也有分析認為,鐵獅門等眾多外資撤出我國樓市,是實現預期收益以后的一種正常的退出,是場外資金面對中國房地產調控的正常舉動。對于中國樓市,鐵獅門只是一個識時務的落袋為安者,不會吹響悲觀者的集結號。作為美國最大房地產公司,鐵獅門進入中國樓市7年以來,期間經歷了對抗危機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兩度樓市繁華,這些房企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面對目前不見放松的樓市調控,見好就收的做法完全符合跨國企業巨頭們一貫遵循的資本游戲規則。正因為如此,外資撤離并不會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造成重大的影響,因為外資企業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是全面的,而是僅限于部分領域,他們主要拋售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外資投資的一些高檔寫字樓和高檔住宅,在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前提下,外資將會利用它獲得的巨額利潤尋求新的投資領域。與此同時,減少外資熱錢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理性回歸是有利的,而且國內的房地產企業占中國房地產行業主導地位,對于部分外資退出應該是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