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貨幣政策、房地產貸款方面不支持房價暴漲論,不論開發商、業內同仁還是購房人,都不要奢望未來一年內房價出現大幅度上漲。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按照傳統,樓市正處在“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但是剛剛過去的第一周,“旺季不旺”已是事實。數據顯示,9月3日至9日的一周內,雖然仍有八成城市樓市成交同比上升,但增幅明顯放緩。環比來看,在中原地產監測的54個主要城市中,新建住宅簽約量下降近17%,其中北京下降19.6%,廣州下降21.4%,深圳降幅超過兩成。
但是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前八個月房產開發投資增速出現了止跌跡象,特別是八月份首次出現年內的回升,再加上未來央行貨幣政策寬松“微調”的預期增強,信貸政策對房價走勢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樓市走向再次引發高度關注。
人稱“地產大嘴”的任志強,放言明年三月以后會出現房價暴漲,證據是土地供應減少,導致商品房供應量出現缺口。而素有“財經郎眼”之稱的郎咸平則預言,中國房產市場將在2到10年內崩盤。
他們預測的時間段不太一樣。首先,任志強說的明年3月房價地價暴漲主要的邏輯基礎在于土地供應量少,房屋新開工是負增長,從拿地到開工、到房屋形成需要一個周期,滯后半年到一年左右,明年房屋供應量可能會偏緊。這個因素我認為是存在的。我們認為明年3月份后會暴漲,因為明年3月份后供應偏緊,但需求沒法像前幾年那樣爆發式增長,因為限購限貸政策之下很多投資需求被抑制了,僅靠自住需求無法撐起暴漲格局。
郎咸平看得比較遠,兩到十年的跨度比較大,是中長期,一般人買房子自住需求不用考慮的這么久遠,從10年到15年的跨度來看,中國住房指數依然處于增長期,不可能出現90年之后的崩盤。所以我覺得郎教授的觀點有點危言聳聽。
媒體的相關報道說,事實上,隨著交易額上漲,交易量下降幅度收窄,使企業回款增多,房地產企業投資熱情加大。八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止跌,就能說明這個問題。之前,關于房地產企業“庫存量”到底有多大的爭論一直存在,而且真假難辨。
我們跟蹤了全國10個城市的存貨變化情況,城市的庫存跟企業的庫存基本上是同步變化的,報告顯示自去年10月份以來,存貨量小幅下滑,但總體庫存量超過去年和今年的水平,成交量變化增長比較快,對企業和城市的庫存而言,按照目前的銷售水平已經不用太憂慮存貨量有多大,因為銷量的步伐已經快過了存貨的變化步伐,很多企業現在開始拿地,主要是存貨減少,資金也好轉了。存貨總體上偏高,但結構因素比較強,市郊對路的盤賣得比較好,這種庫存量近半年多以來大幅減少;另外中高端盤,如公寓豪宅在限購限貸令之后區劃的速度偏慢,現在的存貨高主要是部分產品滯銷,而部分產品暢銷。
現在有比較一致的觀點,未來信貸政策的走向對樓市的影響很大,盡管央行貨幣政策一再定調微調,但8月份CPI反彈再加上油價上漲等因素,使得央行的貨幣政策非常謹慎,在這種大的政策環境下,筆者認為,樓市不會出現暴漲。
貨幣政策今年是趨松的,但趨松程度遠遠不及09年。因為貨幣政策跟房地產聯系比較緊密,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所以CPI反彈包括其他因素制約了今年貨幣政策大幅度放松,這對樓市放松是利好,但放松幅度沒那么大,利好也不那么大。所以我認為樓市企穩了,要往上走,但成交量包括價格空間都不大,所以我不贊同任志強所謂的房價暴漲,因為貨幣政策、房地產貸款方面不支持房價暴漲論,不論開發商、業內同仁還是購房人,都不要奢望未來一年內房價出現大幅度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