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br id="o1lr9"><tr id="o1lr9"></tr></nobr>

  • <s id="o1lr9"></s>

  • <sup id="o1lr9"></sup><div id="o1lr9"><tr id="o1lr9"></tr></div>
    <track id="o1lr9"><span id="o1lr9"><em id="o1lr9"></em></span></track>
    1. 客服電話:0555-2222104
      • 馬鞍山遠程/多元拍賣-專注拍賣20年!
      新聞分類: 行業新聞
      作者: ycpm
      瀏覽次數: 971
      2020-08-31 16:00:36

         ● 《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對土地征收范圍、補償方式、征收程序以及救濟方式都做了詳細規定,針對農民的財產性補償與安置補償已被分開處理

       

        ● 《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主要是對“有關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修訂工作主要集中在《土地管理法》第47

       

        ● 土地的確權,意味著對農民或村集體土地權益的認可,從而可能導致地方政府在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等方面面臨更為嚴格的制約

       

      圍繞農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展開的三項工作均到收尾階段:由國土資源部牽頭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溫家寶總理強調“在本屆政府任期內一定要出臺”的《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下稱《條例》)也已上報國務院;與此同時,“今年12月前一定要完成”的對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頒證”工作目前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從整個土地管理制度面臨的問題來看,征地制度改革只是其中之一。相關專家表示,考慮到當前社會的突出矛盾,以及針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涉及利益群體太多,改革成本較大,因此選擇將土地征收問題單獨出臺《條例》。

       

        因《條例》修改內容與《土地管理法》第47條內容沖突,因此此次呈送國務院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改草案也將以修改該條例為主。作為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的基礎工作,農村非耕地集體土地的“確權頒證”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背景新聞》土地征收補償制度需改革才能撼動高房價問題)

       

        制定征地補償條例   安置補償為農民提供長期保障

       

        《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被視作本屆政府任期內必須完成的大事。依照溫家寶總理的講話精神,整個《條例》的制訂思路還是延續著提高征地成本,增加農民補償及讓農民參與城市化改造的方向進行的。

       

        據了解,《條例》的修訂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征地補償的結構以及征地范圍。對土地征收范圍、補償方式、征收程序以及救濟方式都做了詳細規定,針對農民的財產性補償與安置補償已被分開處理。而安置補償可能分兩種,就業性安置,或者依照城市標準將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長期發放生活保障補償金。

       

        如果今后嚴格按照《條例》要求實施,那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民獲得的補償都將大幅提升。以社保方式來看,農民到達退休年齡之后可以獲得每月300500元的退休金,而未到退休年齡者按月獲得的補償,也將普遍高于當地農村的平均水平。

       

        據相關媒體報道,由國土資源部負責起草的《條例》已如期上報國務院。按照程序,國務院若無修改意見,將提交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而后正式發布。年初,溫家寶總理要求國土資源部在6月底前拿出《條例》草案。從目前進展來看,訂法進程正按計劃進行。

       

      延伸閱讀

      ● 開發商銷售好轉加速土地儲備 漲價動力仍不足

      ● 葉檀:財政吃緊 土地依然是最大宗的套現品種

       

        修改土地管理法第47  為安置補償頒布尋找法律依據

       

        但問題接踵而至。由于《條例》中的一些新內容已突破了現有《土地管理法》的框架,假如單獨頒布,必然遭遇“與上位法沖突”的尷尬。因此只能在《土地管理法》完成修訂頒布實施之后,方才能夠作為配套法規頒布實施。

       

        而自2009年開始的《土地管理法》的修訂,因關乎整個土地管理制度的法律制定,修法工作可謂“步履維艱”,趕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全面修訂幾乎不可能。

       

        為了配合《條例》的頒布,3月份國土資源部就拿出了縮小《土地管理法》修訂范圍的方案,優先進行征地制度改革,完成政府承諾。

       

        據相關媒體916報道,《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日前已經上報國務院。在這份“修訂草案”中,“城鎮住宅70年使用權到期后如何續期”等敏感問題均被回避,一位參與《土地管理法》修訂的專家透露,修訂草案主要是對“有關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修訂工作主要集中在《土地管理法》第47條。

       

        現行《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征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修訂草案中將征地補償分為兩部分,一是對被征收集體土地的財產性補償,二是對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償。據了解,財產性補償以貨幣化的方式支付,即現金補償;安置補償則通過就業安置、生活保障性安置、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等方式實現。

       

        【往日推薦】上半年違法2.9萬件土地紅線為何難成高壓線?

       

        開展確權頒證工作  為安置補償實施打下基礎

       

        在修法同時,國土資源部也在督促地方土地部門依照國務院的要求,在年底之前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頒證”工作。在一些專家眼中,完成農地確權將是進一步推進上述改革的基礎所在。

       

        所謂“確權頒證”,是對“明確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核發土地使用權證書”的簡稱。按照現行《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農村集體土地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耕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目前,“確權頒證”工作主要針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展開。

       

        按照我國現行土地管理“用途管制”的原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由于其“非耕地”的用途性質,使其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所需土地的重要來源。土地的確權,意味著對農民或村集體土地權益的認可,從而可能導致地方政府在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等方面面臨更為嚴格的制約。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部分地方政府的“確權頒證”工作推進并不如預想之中的順利。

       

        依照國務院要求,這項工作需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率達到73%,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發證率為84%,宅基地使用權發證率為80%。

       

        相關知識:《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

       

      91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尤物_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1电影_日本AV无码电影在线观看_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2. <nobr id="o1lr9"><tr id="o1lr9"></tr></nobr>

    3. <s id="o1lr9"></s>

    4. <sup id="o1lr9"></sup><div id="o1lr9"><tr id="o1lr9"></tr></div>
      <track id="o1lr9"><span id="o1lr9"><em id="o1lr9"></em></span></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