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期的土地市場上,底價、低價成交成為市場主旋律,市場整體呈現冷清局面。但是,在個別一線城市,開發商拿地預期向好,“地王”時有冒出,土地市場已呈現出回暖跡象。
自6月以來,各地樓市淡季不淡,住宅成交量回升,部分城市甚至重現排隊購房的久違場面。但另一方面,土地市場卻依然“淡定”,整體保持著低位運轉態勢。
然而,在平靜的市場之下,已有暗流涌動。近期北京、廣州等城市相繼出現的“地王”。個別城市已呈現回暖跡象。
在北京土地拍賣中,和裕地產以每平方米37875元的樓面價捧得一商業金融地塊,成交價位居北京歷史上同類地塊的第二位。在此之前,赫華恒瑞地產以26.3億元購得北京萬柳地塊,折算樓面地價每平方米近4萬元,刷新了北京和全國單價地王紀錄。
市場人士認為,目前開發商對拿地的態度開始變得積極。雖然行情低迷,但有實力的開發商都會為未來幾年的發展儲備土地。
個別一線城市,開發商拿地預期向好,“地王”時有冒出,土地市場已呈現出回暖跡象。土地市場是否會成為調控焦點?
雖然目前的“個別回暖”不足以左右整體市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調控的預期,可能會刺激更多購房者加快入市。業內普遍認為,土地市場或成接下來樓市調控關注點。
土地拍賣的高溢價不僅會推動周邊一手房、二手房的房價,還可能進而導致下一輪土地基價的增高,成為房價上漲的誘因。李國政認為,目前樓市調控進入了敏感期,土地市場的“風聲”很容易被市場誤解為趨勢和信號,從而一定程度上推動市場的非理性發展。
近期,中央一直保持對房地產行業的關注度。央行強調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各項住房信貸政策,繼續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國土部和住建部聯合發文,要求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松,堅決防止房價反彈,國務院派出8個督察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開展專項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