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明年開工保障房大概在600萬套左右,不會低于500萬套。而回顧一下今年和去年的數據,今年是開工了700多萬套,去年是開工了1000萬套,這些數據的變化說明了什么樣的問題?給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機會?中國證券報采訪部主任王棟琳對此進行解讀。
王棟琳:應該說這樣一個數字還是基本符合預期的,近三年規模遞減也是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保障房的建設周期是兩到三年,前一年或者前兩年已經開工但是沒有建成的項目會延續到下一個年度,這個建設的任務和壓力也會逐步積累。第二是今年以來的各地土地出讓金下滑也比較快,資金的壓力比較大,所以說這個目標逐年的調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盡管規模有所下降,但是保障房的建設在整個“十二五”期間都是拉動地產基建投資和相關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除了在建項目的逐年積累之外,進入到第三個年度以后,入住的人員增多,配套項目的需求也會加大,比如說周邊的購物、醫療、學校以及綠化、道路、水利、電力等這些新的建設重點還會帶動除了房地產以外更多的產業。
目前困擾保障房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的保障,去年保障房建設資金是1.5萬億,今年可能要超過這個規模,而且其中80%是要由地方政府和社會機構來投資。今年以來各地的財政刺激大量發城投債來填補建設資金的需求,應該說部分存在一定的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另外,保障房從開工到建成還有相當的距離,在挖地基之后才是資金投入最大的階段,除了看完成的開工任務之外,更重要看建成指標的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