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
觀察家指出,繼去年11月中共十八大實現了黨的領導層新老交替后,國家機構領導人也即將實現新老更替。順利實現黨和國家機構高層人事的歷史性交棒,對進一步完善黨和國家領導人產生機制,推進黨和國家高層領導新老交替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意義重大。
即將產生的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將出現諸多“新面孔”。2003年以來連任兩屆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交棒給新人。根據憲法規定,上述國家機構領導人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議程已經過半,自13日起進入人事醞釀和選舉階段。
大會主席團會議12日經過表決,決定將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人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人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人選,作為主席團提名,提交各代表團醞釀協商。
根據大會議程,全國人大代表們13日上、下午都在醞釀協商上述名單。
1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將選舉產生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選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選舉國家主席、副主席;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值得關注的是,14日的選舉中有一項內容為選舉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將實行不少于8%的差額選舉,這一比例較上屆提高1個百分點。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9日的中外記者會上透露,新任國家主席的首次出訪將是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四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
國家機構領導人選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或決定,體現了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精神。
對有關人選進行充分醞釀,是代表行使權利的重要一環。根據大會議程,代表們將利用5個半天分別對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集中進行醞釀。
全國人大代表、長春新大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桂鳳13日說,提交代表醞釀的人選名單充分發揚了民主,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
“此次國家機構領導人員的新老交替,對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希望大會選出的國家新領導團隊帶領人民實現國家發展新的跨越?!彼f。
在中國的政治日歷上,高層人事更替有規律可循――首先是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實現黨內高層人事換屆,然后是在次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實現國家機構高層人事換屆。
根據有關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選舉時,由主席團提名候選人。實踐中,主席團都是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提出候選人名單的。
權威專家解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是憲法賦予的。向國家機構推薦優秀人才,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機構領導人員,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實施領導的重要方式之一。
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說,新一屆國家機構高層人事選舉將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聽取了人民政協和各方面的意見,越來越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