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IMF周三公布中國經濟年度報告指出,中國實施關鍵性經濟改革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緊張,政府、銀行和企業已經因為高速但是不平衡的經濟增長而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北京時間7月18日凌晨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公布中國經濟年度報告指出,中國實施關鍵性經濟改革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緊張,政府、銀行和企業已經因為高速但是不平衡的經濟增長而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IMF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以相比之前更加審慎的態度指出,中國對高度依賴信貸和投資的增長模式的改變已經越來越具有緊迫性。報告認為,這種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而且越來越脆弱”,“雖然中國還是有相當程度的緩沖來應對沖擊,但是這種安全性的邊際正在逐漸消失”。
IMF表示,為了確保經濟的持續成功,“一輪決定性的措施”將是有必要的,而目前最優先級的任務應該是“限制廣泛信貸的增長,防止金融行業風險的進一步累積?!?/P>
作為衡量經濟中信貸總量的中國社會融資總量相比2009年初已經增加了超過60%,這也凸顯了杠桿增加對資產負債表的削弱。IMF表示,特別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信貸中的相當大部分都是通過非傳統的金融系統,也就是影子銀行業進行的。
IMF亞洲事務副總裁馬庫斯-諾德拉爾(Markus Rodlauer)指出,“加上放緩中的經濟增長,這形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是否是可以持續前進的道路?!?/P>
中國在2013年6月經歷了一輪現金緊縮,中國人民銀行在當時拒絕提供流動性注入,引發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飆升,造成信貸市場的短暫凍結。IMF認為,銀行業也在這一次緊張局面中顯示出控制信貸增長,限制風險偏高的貸款的意愿。但是馬庫斯-諾德拉爾指出,中國需要通過加快利率的去監管化來解決造成市場扭曲的根本原因。
中國將經濟轉型到更依賴消費驅動模式的努力在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2011年的時候,消費首次成為相比投資的更大的經濟增長驅動力,但是2012年底時候的小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再次逆轉了這一趨勢。IMF認為,“經濟向更加依賴消費驅動的決定性轉型尚待發生?!?/P>
IMF也在報告中對中國政府的真實債務水平提出了警告。根據IMF的計算,如果計入政府控制融資工具的償債義務以及預算外資金,“實際政府債務”在2012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5%。馬庫斯-諾德拉爾稱,雖然債務負擔還是在可控制范圍,但是相比之前,政府的財政回旋空間也已經更小了。
IMF預測,中國在2013年會有7.75%的增長率,2014年的增長速度將是7.7%,也就是預估范圍的上端水平。但是報告也表示,最近幾周以來,這個預測的下行風險也越來越明顯。
中國經濟關鍵風險
IMF點出了幾個中國經濟的關鍵風險。一個是金融系統。中國通過金融系統中缺乏監管渠道的借貸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增長。同時,傳統的銀行部門可能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穩固,銀行仍然容易受到企業部門財務表現大幅惡化的影響。
另一個問題是,沒有足夠稅收支持而不斷舉債支出的地方政府不斷增加,IMF警告“債務水平的更快增長將會增加地方政府支出無序調整的風險”。
最后,IMF還警示了中國房地產價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對于今年6月出現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缺,IMF表示,這顯示了央行有意壓制信貸擴張,控制高風險的借貸行為。但IMF還表示,中國需要解決市場扭曲的問題根源――加快利率市場化。
IMF預期中國政府不會再次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啟動了一輪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以促進增長,但是也引發了債務規模的飆升。隨著經濟增長的再次放緩,部分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也呼吁中央政府實施另一輪刺激。IMF則是希望中國政府繼續抵制住這類要求。馬庫斯-諾德拉爾表示,“我們不認為有必要,也不認為中國政府有意愿再次啟動這一類型的刺激措施?!?/P>
人民幣浮動幅度
IMF重申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溫和低估――這離IMF長期形容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已經過去約一年時間了。IMF建議中國放寬人民幣每日浮動幅度,并讓中間價更好反應市場情況。
駐IMF中國執行董事張濤發布聲明表明了中國的立場,稱中國經濟仍處于正軌,能實現今年7.5%的增長目標,而且貨幣和財政政策適當,有助于理順經濟中的結構性調整。
張濤也重申了中國在人民幣匯率方面的立場,稱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水平,稱中國政府已致力于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已升值大約1.6%,是彭博所追蹤亞洲11種主要貨幣中唯一兌美元升值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