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今年移師三亞舉辦。然而,8月13日,一場不期而遇的臺風讓眾多趕赴三亞的航班被迫取消,不少航班延誤。然而風雨之后的論壇,還是讓人們享受了一次思想盛宴。
十年房地產宏觀調控,越調越漲的尷尬現實讓人開始思考制訂房地產的長效機制。限購、限貸、限價這些政策的式微,讓人們希望房地產市場的長效機制能不能在今年出臺?還有,不斷傳出的房地產稅擴圍的消息會不會成真,如何實施?從去年開始,中央大力提倡的新型城鎮化之路該進行怎么樣的制度創新?在房地產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怎么樣的金融創新?人們急切地希望能夠在本次論壇上得到一些答案。
兩天的論壇上,雖然少了唇槍舌劍,但是與會嘉賓在房地產頂層設計方面的實踐與探索、思考與想法、建議與建言如同一枚枚石子投向了因沒有政策出臺而略顯平靜的房地產市場之中,然而每次重磅發言激起的市場漣漪效應逐步擴散,也許影響到的是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的市場。
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
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說,過去那種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城鎮化模式必須轉型,必須堅持走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四化四步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或者說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涉及到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城鎮投融資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和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需要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
五礦建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劍波就用其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的理解告訴大家,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市民化和房地產化。何劍波認為,市民化就是人的城鎮化的表達,即城鎮化下人、戶籍、權利的統一;房地產化就是以人為核心的土地、房屋、產業的結合模式,以及人、戶籍、權利與土地、房屋、產業的和諧發展。在何劍波的理解,在新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房地產不再是狹義的房地產,而是廣義的,包含了居住、社交、購物、休閑、康體、旅游、養老等與人的生活相關的部分。此外,也包括了工業、產業等與生產相關的部分。
嘉凱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積極地探索著新型城鎮化下的消費型城鎮商業地產之路。嘉凱城城鎮商業業務結合了嘉凱城之前開發與運營商業物業的成功經驗與資源優勢,以及與大股東浙江省商業集團旗下豐富的商業資源,定位為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社區服務型商業,力求開辟商業地產的新藍海。
“我們計劃到2016年底,3年力爭實現200萬平方米的運營規模。其中年內要做成5個樣板店,規模大于8萬平方米?!奔蝿P城董事、副總裁李懷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長效機制要管100年
近期調控政策稍有松動的跡象,房地產未來的發展更是以平穩為主,而調控房價或者促房價合理回歸等不再是重點。此時,房地產行業的有識之士關于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呼聲日盛。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朱中一說:“房地產長效機制應包括,抓緊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今后更多地采用稅收、信貸等經濟的和法律的手段來進行調控,又要在完善住房和住房用地供應體系、房地產稅收制度、金融制度和推進住宅產業化等方面健全長效機制?!?/p>
朱中一說,長效機制的設計、完善都有一個過程。如我們希望地方政府不要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和房地產,而要通過產業帶動來發展經濟,這既涉及到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事權、財權匹配問題,又涉及到引進產業有沒有條件等問題,非一年半載就能解決好的。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在發言時表示,在過去十年的調控中,我們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幾乎所有的調控措施,都在不斷地強化政府的權力,弱化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作用。
他還強調,別老把短期的調控和長效機制聯系起來,政策永遠是短期的、是即時決策的,長效機制則是制度建設,是保證產業如何發展的問題。在他的愿景當中,長效機制應該能夠管上100年。
要明確第一套房不征房產稅
今年以來,關于房地產稅的擴圍的消息不斷傳出。顯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演講,與千千萬萬房屋持有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也最受大家的關注。
在賈康看來,房地產稅的擴大試點范圍勢在必行。因為中國權威的信息是,從決策層到管理部門所形成的文件,這幾年從最高層面的文件到具體的綜合管理部門的文件,都非常明確地表述了關于適時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或推進房產稅改革試點。
在賈康看來,房地產稅的擴圍,要更多地借鑒國際經驗,比如日本實際上是首套房可以不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他強調房地產稅的征收設計上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領就是要調節高端,而不是普遍征收。官方如果不把這個說清楚,很容易造成人心惶惶。他個人力主在房地產稅擴圍大方向確定的時候,要及早讓社會把這個定心丸吃下來,讓大家知道,基本住房保障概念下的第一套房或者第一個單位的住房是不被這個稅覆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