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牛文元23日在京透露,中國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的數量已有154座,規劃投入的建設資金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但他同時強調,截至目前,真正能夠體現智慧城市的內涵,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基礎的東西一個也沒有看到。
牛文元是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主辦的“智慧城市建設”高層論壇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信息集成與動態模擬實驗室”發展座談會上說這番話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揚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智慧城市建設是新型城鎮化與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在信息爆炸及大數據的背景下,如何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 技術,動態采集城市系統信息,并通過計算機技術,系統模擬城市運行機制與狀態,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地調控,從而實現城市健康發展,是一項重大的理論與現實 問題。
李揚指出,城市系統包含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多個子系統,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城市模擬技術的發展,必然需要多學科共同協作完成。
在發言環節,牛文元以“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為主題探討了智慧城市的建設。他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體系包括頂端規劃設計的制度文本、標準統一融合的設計 文本及多元智慧服務的運行成本等三個方面。并指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要點主要在于五個方面,一是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二是基礎框架的布設、融 合、標準,三是數字生產、數字流通、數字分配、數字消費建設,四是全方位物聯網、監測網、計量網建設,五是市政管理與家庭智能生活建設。
牛文元指出,世界銀行有一個測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達到實際應用程度85%的時候,在城市的GDP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財富能夠增長 2-2.5倍,這意味著智慧城市有可能促進經濟增長兩倍,實現聯合國倡導的“四倍躍進”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就是現在一半的能源可以產出多一倍的財富。 他表示,中國社科院啟動以智慧城市為中心的這樣一個重點實驗室,對中國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對智慧城市提供動力和一個藍圖方面,應當是具有非常重大 的意義,我們也熱烈地迎接這樣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到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部原部長李善同,中國移動通 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無錫物聯網研究院院長陳維,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王錚等專家 也分別以五位一體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城市動態的感知分析和網絡運營優化、智慧城市助力新型城鎮化、政策模擬與城市管理為題發表了演講,探討了智慧城市建設等問題。(財經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