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并軌”是指公租房與廉租房并軌運行,由國家財政分別對“城市低保人群”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 制定與之對等的租金補貼政策,發放補貼,從而完成對應人群的住房保障。那么,“公租房并軌”是否已經成為了趨勢?由此增加的地方財政壓力,應該如何解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馬慶斌對此做獨家點評,他認為“公租房并軌”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馬慶斌表示,公租房的定位是一個大的方向。事實上住建部、發改委等圍繞住房的一些主導部門,在過去一年內多次鼓勵公租房的并軌問題。從部分地方 層面來看,鄭州、煙臺也開始做了一些試點的工作,效果也不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看,人口一方面是往大層次聚集,另一方面,中西部人口還是以往東部轉 移集聚為主,人口的流動是一個常態。馬慶斌說,有房子住而不是有自己的房子住,這才是未來的一個大的方向。
馬慶斌說,經濟適用房是我們國家在住房市場化改革初期推出的,但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的廉租房、公租房、包括限價房,政策其實都在試圖根據不同收入群體的地方需求推出更加細化的政策,這個時候,經濟適用房的退出應該是一個趨勢。
馬慶斌認為,取消經濟適用房不會對現有的房地產市場帶來太大的影響。
馬慶斌:太大的影響不會有,因為本身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規模都不太大,歷史的功能已經慢慢被現有的很多保障房政策給分解掉了。應該享受經濟適用房的群體,其實可以在新的保障房的政策體系內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對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應該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全都轉變成公租房和廉租房后,地方財政由此增加的壓力,應該如何解決?
馬慶斌:資金問題不僅是建設的問題,還有維護的問題,是不是可以搞一些建設基金,用財政來撬動社會資金。另一方面,保障房周邊結合商品房來開 發,結合商業項目的開發,包括園區的開發,這都可以解決資金的問題。保障房債券的發行是不是也可以探討?最關鍵的問題不是社會資金想不想進入保障房領域的 問題,而是說資金進入以后,它的收益水平能不能保障。另外一個,資金能不能退出,以什么方式退出。最重要的是要把這個接口和通道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