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少中國人而言,買房始終是一塊“心病”,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難道只能在“一漲一治”中進行?房子難道注定成為中國人生活中最難承受的“奢侈品”?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發布。直接涉及房地產問題的表述可謂十分有限。但正是這份未提房產調控的改革路線圖,讓人們看到了解決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矛盾的希望。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胡志剛表示,作為國家層面的改革戰略,三中全會在決定中提及的城鎮化、市場化、財稅、土地、簡政放權等等改革事項的推進將創造綜合性的政策環境和規范的外部環境,對房地產行業發展意義重大。
事實上,困擾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問題,從來都不只是“房子”的問題,在一個高房價的表象背后,是土地財政的痼疾、土地供給制度的僵化,是稅收征管體系的不完善、不合理,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住房資源占有的不公平……
在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已經指出,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要處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化的關系、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系、需要和可能的關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系。只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
在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看來,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到處都體現著房地產改革市場化的新思路和新舉措。這其中既包括明確提出的房產稅改革,也包括“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既包括建立全社會房產基礎數據統一平臺,也包括“探索實行官邸制”;既包括“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也包括“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如果三中全會的精神能夠得到全面貫徹,那么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將是必然?!敝熘幸槐硎?,與以往“圍繞房價調房價”的調控不同,改革聚焦在更深層次的問題之上,雖然沒有直接談及房價的漲落,但高房價的問題勢必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逐漸推進而得到有效的解決。
不過,雖然改革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具體到執行層面依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北京、上海、深圳的房產調控政策進一步升級,在年底房價調控目標問責壓力陡增的情況下,“京七條”“滬七條”“深八條”依舊在壓制需求的老路上做文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房價上漲過快的一線城市,短期內脫離有效的行政調控,市場必然存在失控的危險?!霸谶@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將既有的政策與未來的改革有效銜接,維護市場的穩定,將是很重要的問題?!敝熘幸徽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