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2日報道】旨在讓中國農民對土地擁有更明確產權的改革預示著巨大的變革,此舉將讓農民擁有籌集資金的新方式,并且促進遠遠超出農業以外的經濟。
根據中國共產黨此前批準的一個政策藍圖,農民將被允許出售或抵押他們的住宅和名下的土地。他們也將分到因村里集體所有的土地性質變更所帶來的利益,村里也可以出售目前用于學校、工廠或者除耕種以外的其他用途的土地。
雖然政府仍然對耕地擁有控制權,但是這一藍圖瞄準了一個關鍵問題:在城市蓬勃發展的時候,模糊不清的土地權拖了農民的后腿,讓他們的發展滯后。
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而不是個人所有。由于沒有明確的權利,農民很容易就被與開發商勾結的當地官員踢出他們的土地。根據調查結果,強占土地是過去十年間大規??棺h活動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葉劍平說:“從產權方面以及通過市場轉讓這些權利的能力而言,這是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是正確的方向。但要真正把它付諸實踐,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法律方面,市場規則,哪些類型的土地可以轉讓,等等?!?/P>
在這一變革之下,農民將受益于政府推進城鎮化和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的目標。由于其土地的安全性提升,并且有權抵押其中一些土地,農民可以擁有更多的資金遷移到城市,或者投資擴大農場并使之機械化。
英國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經濟學家馬克?威廉斯說:“對農民而言,這一資本是他們名下擁有的唯一資產,如果你不給他們利用這一資本的權利,你會讓許多農民及其子女繼續處于貧困之中?!?/P>
擬議的改革在農村引起了反響。許多人考慮放棄種植,而其他人則看到了發展農業企業的機會。46歲的牲畜養殖者和草莓種植者王迅梅(音)說:“我感覺更安全了。我現在對租用別人的土地更有信心了,對投資更有信心了?!?/P>
更大、更高效的農場應該能夠緩和政府的另一個關切―――食品安全,并且會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到工廠工作,而這些工廠目前正在奮力吸收勞動力。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在2012年首次出現下滑,推動工資大幅攀升,令人們質疑這個國家龐大的制造業部門還能保持多久的競爭力。
專家表示,政府很有可能會緩慢行動的一個原因是,存在著太多的農民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土地和金錢的風險。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魏尚進說:“縱觀中國的歷史,失去土地的農民引發擔憂,他們成為不穩定的根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