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新型城鎮化規劃將更加重視差異化發展,以城市群帶助推城鎮化;戶籍改革與農地流轉將成新型城鎮化重頭戲。部分券商認為,城鎮化將 帶來園林、環保、城市管網、軌道交通、智慧城市、建材、文教等方面的投資機會。投資者短期應關注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擴容帶來的機會,中長期可關注 以戶籍改革為核心、“市民化”成本分攤機制釋放的中長期消費紅利。
各地差異化取向漸顯
我國城鎮數量眾多、條件懸殊,各地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將更加重視差異化發展,在戶籍管理、城市規劃等方面有望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目前,已有部分地區提出了分類發展的思路。安徽省近日出臺了全國第一個縣城規劃標準,將全省56個縣城分為衛星城市、縣級中等城市、特色小城市 三類,衛星城市要與中心城市一體化發展;縣級中等城市要發展壯大,成為新的增長極;特色小城市要以環境優先,彰顯特色。廣西則以土地差別化政策助推城鎮化 發展,結合自然生態景觀、挖掘歷史文化傳統開展重點和特色小城鎮建設。
中信證券指出,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預計達60%,將基本建成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軸線上若干城市群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區和城市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化戰略格局,17-19個重點都市圈將承載大部分人口。
多地已先期規劃城市群帶,為城鎮化搭建框架。重慶市將打造三大城市綿延帶――成渝長江城市綿延帶、北部城市綿延帶與南部城市綿延帶,建設大中小 城市梯次合理、功能互補、發展協調的大都市連綿帶,使城鎮化過程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緊密融合。安徽近日提出,加快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皖北 城鎮群城鎮化步伐,到2020年基本確立以三大戰略格局為支撐的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
戶籍與土地成重頭戲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土地改革提升農民財產權利與戶籍制度改革背后的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重要的著力點,戶籍改革與土地改革將成為重頭戲。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城鎮化調查報告顯示,非農戶籍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27.6%,近20年農轉非比例增長了7.7個百分點。報告指出,戶籍制度一直以來都是束縛農民流動、阻礙城鎮落戶的制度性壁壘。
戶籍制度與土地制度的改革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指出,如果土地制度得到創新,土地、宅基地的流轉能帶來相應收入,部分農民就會選擇在城里買房和定居。
戶籍與農地流轉也是地方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突破口。從各地的城鎮化實踐中可發現,戶籍制度改革在多地已全面推開。四川已制訂出臺《關于服務新型城 鎮化建設改進戶政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全面啟動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脫離農業生產的農村居民入戶城鎮、鼓勵失地農村居民入戶城鎮、推進農村居民集中居 住轉為城鎮居民;安徽提出,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城鄉戶籍壁壘,有序放開落戶條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福建石獅提出,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解決“人戶分離”問題,實施統一的居住證制度,逐步推動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向居住證申領人群全覆蓋。
土地改革則多采取試點推進的辦法。福建省在石獅市啟動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提出將陸續推動部分具備條件的區域開展不同主題的新型城鎮化試點,農 民工重要聚集地開展農民工市民化試點,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縣市開展產城融合發展試點,山區縣市以發展現代農業、開展土地流轉、建設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為主題開 展新型城鎮化試點。海南已經在三亞等地開展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與建設試點,探索集體土地交易平臺建設、旅游景區周邊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利用等。
環?;ㄏM將受益
鑒于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城鄉一體化等重要問題有了明確表述,新型城鎮化擁有了堅實的支撐,市場接受度也更高。業內人士指出, 近日召開的中央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和將要出臺的城鎮化規劃會激發園林、市政環保、軌道交通、裝飾、建材、智慧城市等主題投資行情。
中信證券表示,投資者短期可關注“兩橫三縱”城市群布局下的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擴容帶來的投資領域機會。一方面,一線城市深度城市化過 程中,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安防、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相關的投資會保持穩定增速,城市生態文明重要性提升,環?;ㄍ顿Y和綠化園林的投入會加大。另一方 面,通過市政建設和投資抬升二線城市的人口負載能力,投資增速較高的區域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管網、商業地產、軌道交通等。
而從中長期看,投資者可關注以戶籍改革為核心、可持續的“市民化”成本分攤機制釋放的中長期消費端紅利。戶籍改革的難點和經濟意義是城鎮基本公 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和農民工安居問題,本質上是理順“市民化”成本分攤機制。隨著“市民化”逐步推進,農民工家庭安居后將帶來直接需求,包括家居裝潢、 文教、醫療保??;城市消費增長也會帶來家電、商業零售、食品飲料、移動終端設備和服務等子行業的投資機會。
新型城鎮化利好基建、環保、大眾消費的同時,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業內人士預計,高層或構建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來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據悉,部分地區已開始積極探尋解決城鎮化建設所需資金的途徑。除財政資金外,融資平臺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紛紛在新型城鎮化中派上用場。山西從全省 182家現有政府融資平臺中選取51家進行重點規范,將根據其資產狀況和經營情況,運用“劃土地、給權利、注資金、引企業”等多種方式增加平臺資產規模和 現金流,直接助力城鎮化建設。四川亦鼓勵充分發揮信貸和投融資平臺作用,支持金融機構采取多種方式組建多元化的新型城鎮化專業投資公司,組建省級新型城鎮 化發展專業投融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