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初,北京土地市場熱鬧不減。多家房企紛紛拿地,搶得不亦樂乎。白熱化的搶地之爭還出現在年初的上海、杭州等地。
不過,談到2014年的房地產市場,不少業內大佬已經開始多了一些警惕心,出言警示行業風險。
著名的地產“預言帝”任志強在日前參加新京報活動時表示,自己做了十幾年房地產報告,今年首次用了“風險”兩個字來警示同行。任志強表示,非常擔心還有人認為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會保持2013年那樣的漲幅。
2013年上半年,萬科總裁郁亮在談到登頂珠峰時說,怕死的人才能登頂珠峰。郁亮的邏輯是,因為怕死,所以準備工作、應對預案才會更充分,因此才能更好應對登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登頂珠峰是這樣,經營房地產也是這樣,有必要將一些可能出現的變數考慮清楚,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首先來看任志強的擔心。任志強的擔心首先源于今年房企銷售可能會增速下降。有關統計數據已經顯示出去年房地產銷售增速回落,今年將延續這一趨勢。任志強預計,今年房企銷售增速連10%都保證不了。銷售增速下降的同時,房地產潛在供應量卻在增加,這意味著房企手中存貨將越來越多。
在北京,是否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讓我們來看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事情:從2013到2014年,北京將推出7萬套自住型商品房。7萬套是一個什么概念?2013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不過11.9萬套。自住型商品房的入市,勢必分流相當一部分市場需求,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沖擊。任志強也表示,眾多關注自住房的人群出現觀望、等待情緒,這也將波及商品房市場。
當然,具體到北京,供需不平衡仍將存在,但供需矛盾的調整值得房企關注。
1月17日,央行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召開。央行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且“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也有人擔心,貨幣信貸政策要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創造服務,很可能會一定程度收緊流向房地產的資金。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在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流動性一收緊,首先房地產獲得的資金就將減少。
資本市場對房地產預期的動向也值得關注。根據媒體報道,在統計到的18家房企中,僅兩家房企2013年股價實現了增長。包括萬科等龍頭房企2013年都遭遇了股價下跌。有分析師也提醒,房企應在2014年更謹慎一些,做好風險應對準備。
2014年,是農歷馬年,大家都在互贈“馬上有錢”“馬上有房”等祝福。不過,或許我們還應該用一個詞來提醒自己,以免真的出現那樣一種局面,那就是“馬失前蹄”。
地方房地產調控政策現分化 回歸"居者有其屋"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房地產政策如今有一個鮮明轉變,就是房地產要回歸“居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回歸到城市空間的公平分配和使用上來,絕不能成為過度投資的渠道?!胺康禺a調控模式應該化整為零,如深圳的問題深圳解決,不必中央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