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陸續披露,增收壓力之下,各盡其能征稅挖潛。
進入7月份,地方開始相繼披露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經濟下行壓力猶在,地方又面臨償債高峰,地方財政收支情況格外引人關注。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省級層面,截稿前僅廣西和內蒙古兩地率先披露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另外一些市縣也已披露相關情況。這些地方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共性是完成上半年任務,即財政收入順利實現“時間過半、進度過半”。
不過,從財政部披露的5月財政收支情況來看,地方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前5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下同比增長僅4%,低于年初預算目標7.5%。
“我了解到少數地方財政收入是負增長,6月份財政收入情況不會太好?!碧旌徒洕芯克鶊绦兴L龔成鈺告訴本報記者。
征稅“抓大不放小”
近日,內蒙古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6.4億元,同比增長6.9%,完成年度預算的51.5%,實現了當地政府確定的時間、任務“雙過半”目標。
同樣,廣西上半年全區財政收入達1199.44億元,同比增長5.4%,完成年度預算的51.9%,財政收入也順利實現“時間過半、進度過半”。
另外,披露上半年財政收支數據的湖南長沙市、湖南道縣、貴州烏當區等市縣也完成“雙過半”目標。
不過,完成這些任務并不容易,各地除了重點盯住納稅大戶,也在盡力堵住小額稅收的“跑、冒、滴、漏”。
內蒙古財稅部門進一步強化征管措施,建立收入組織工作責任制,堅持做到應收盡收和不收過頭稅,強化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監管,挖掘增收潛力,堵塞征管漏洞。
長沙市財稅部門抓好主體稅收的同時,重點加強房地產稅、土地使用稅、契稅征收,提高各項收入的征管質量。同時,切實規范個體零散稅收管理,推行鎮(街)、村(社區)委托代征模式,最大限度地杜絕小額稅收的“跑、冒、滴、漏”。
道縣財稅部門加強財稅征收管理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嚴防“跑、冒、滴、漏”。另外當地還確定了下半年主要目標,比如爭取今年9月完成農商行改制工作,年內實現稅收3000萬元以上。加快土地掛牌出讓進度,確保全年3.5億土地出讓凈收入。
一些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地區也已經開展相關工作。
比如黑龍江省財政廳在今年6月5日到25日,派出20個財源建設推進組赴下面市縣調研,主要工作是充分挖掘收入增長潛力,加快支出執行進度和圍繞新的經濟增長點,夯實財源培植工作。
龔成鈺告訴本報記者,自己了解的一些城市從年初以來財政收入一直是負增長?!耙灿械胤截斦娜苏f收入很慘,都不敢說出具體數字,只是說負增長,我問負增長多少,他說基本上是一位數的負增長。少數地方也有兩位數負增長”。
盤存量和加快發債
今年以來財政收入放緩,主要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比如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進口額下降導致進口稅收大幅下降,工業增長放緩,尤其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導致按現價計算的增值稅等稅收低增長。
另外,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也讓相關稅收及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明顯。前5個月,地方本級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793億元,同比減少7231億元,下降40.1%。
財政收入中低速增長已經是財政工作的新常態,而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積極有力度的財政政策又急需加大財政支出。因此,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并統籌使用和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成為關鍵。
在中央層面,今年財政部已經動用以前結轉資金1124億元。在地方層面,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不少省級政府已經盤活存量資金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
比如,截至今年4月份,青海省已盤活2014年底存量資金281億元。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26億元,北京市約120億元,江蘇約75億元,河北31億元等。
今年中央下達了6000億元的新增債券,2萬億元的置換債券,目前地方政府也加快了發行債券速度。據本報記者梳理,今年36個擁有發債資格的地方政府中,22個地方政府已經部分完成發債工作,其他地方也已做好發債準備工作。此前財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加快發債速度,并明確第一批萬億置換債券發行工作在8月31日前完成。
此外,財政部也在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并積極推進存量項目轉化成PPP項目,以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減輕政府支出壓力。目前,地方政府推出的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已經超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