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近日召開的“2015金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峰會”上表示,政府要盡快擺脫以土地出讓為預期的收益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來替代土地。
李鐵指出,中國過去的城市發展模式不是金融為主導,是以土地為主導,整個經濟下滑和過去發展的模式有重要關系,所有的杠桿基本上都是以土地為基本條件。另一方面,由于過去是政府來投資,資金使用存在浪費現象?!叭绻姐y行貸款還要認真考慮付息問題,如果以土地出讓金來進行城市建設開發的代價又較大,在全國,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幾百億元投下去以后,資金可能就此閑置。但是如果作為金融產品會發生什么樣的效應呢?市場會給出答案?!彼ㄗh,政府要盡快擺脫以土地出讓為預期的收益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來替代土地。
李鐵認為,京津冀周邊的產業發展不能一概而論,河北沒有跨越這個階段,河北離北京比較近,恐怕要和北京的發展融合到一起,產品肯定得向這方面靠攏,重點發展服務業等?!氨本┪辶h之外,房子三萬一平方米,北京2000多萬人口,有多少人買得起這些房子?全世界的規律都是大城市輻射周邊30-50公里,北京市周邊地區房地產仍有發展空間?!?/p>
李鐵稱,金融促進模式和未來城市建設有著什么樣的關系,應成為我們在金融政策研究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在交通、生態環境、產業方面率先突破。在區域經濟進一步融合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京津冀三地的金融改革,讓金融發揮更好的產業引導作用,比如發揮民營經濟對外資投入到軌道交通,發揮作用,如果在軌道聯系上更多發揮民營經濟作用,效率會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