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關于房地產的最新政策再次成為關注重點。據新華社21日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其中,“化解房地產庫存”被再次提及。會議認為,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與此同時,會議認還為,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21日晚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分析,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可能是指解除房地產投資、開發和經營領域各類不合時宜的措施,這個政策實際上是鼓勵房企投資、降低行政成本的做法,某種程度上說明政府將為房企的各類投資持低成本、低門檻、低限制的扶持態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行政體制改善層面的具體體現。對于通過房屋租賃來去庫存,他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去年國家層面就提出了房企從售房轉變為租房商,這樣一個做法目前在積極進行試點,但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案例,到了2016年一些租房類似的開發商會不斷出現,而這對于市場供應結構的改善有積極作用。
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有回溫趨勢,但區域分化依然明顯,三四線城市依然面臨供給過剩的現實。國家統計局12月18日公布的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1月份房價漲幅略有擴大,同比價格變動分化尤為明顯,其中漲幅最高的城市為深圳,高達44.6%,另外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同比漲幅也均在10%左右;而同比降幅最大的則為廣東湛江,降幅5.6%,而錦州、丹東、襄陽等三四線城市同比降幅也多在5%左右。因此,去庫存導向成為明年樓市政策的特點。關于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的提法,嚴躍進稱,這其實是鼓勵明年堅持低價跑量的做法,2015年房價上漲過快,其實引起了一些市場恐慌,房企通過降價,能夠穩定市場預期,這樣一個新政策,將對明年房企的定價策略產生積極影響。
除了庫存問題,當下房地產行業還存在其他挑戰,如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方式相對傳統粗放、品質性能有待提升、營銷方式有待革新等。此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對此,嚴躍進稱,這對一些中小房企來說可能是利好,未來,主動和大房企進行項目合作,或者加入到整合的大軍中,可能會成為部分中小企業謀求發展的重點內容。
關于未來房地產政策變化,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偉日前在出席論壇時預計,未來五年不會有任何不利于房產的政策出臺,各種政策一定會促使房地產平穩著陸,不給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